环境保护重要性及意义
从辅助交通管理的“电子警察”,到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安防设备,乃至宾馆、民宿㊣等商业机㊣构设置的监控㊣摄像头,各类公共视频系统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如何规范这些设备和系统的管理,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权益,备受社会关注。
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今年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
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条例》明确和规范了各类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管理和信✅息使用问✅题,并通过设立禁止性㊣条款、列出“负面清单”等保障个人隐私和信息㊣权益。具体到操作落实层面,法律界人士指出,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
“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政府用于管理的各类摄像监控设备,也涵盖医院等公共组织的安防设备,还有商场、宾旅馆等商业机构设置的各类公共安全视频系统。
那么,究竟谁能安装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如何使用视频图像信息?法律界人士表示,此次《条例》的出台,就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类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管理和使用问题。
根据《条例》第七条规定,城乡主要路段、行政区域✅道路边界、桥梁、隧道、地下通道、广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周边区域等公共场所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建设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建设、维护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同时,商贸中心、文体娱✅乐✅✅场所、教育及医疗机构、公园等人员聚集场所;出境入境口岸(通道)、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站等交通枢纽;客运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客运船舶等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以及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的服务区等公共场所,涉及公共安全区域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由对相应场所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单位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安装图像采集设备的重点部位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指导确定。
“这一条款对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作出了清晰的责任规定,对不同场所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主体作出区分,解决了谁来统筹规划、谁来出钱建设,以及谁来㊣管、怎么管的现实问题。”一名法律学者表示,各类视频系统统一归口管理,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公共财政资源的问题。
《条例》明确,除负有经营管理责任、安全防范义务的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建设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多名受访者认为,该规定有助于消除机构和个人“借安全之名行监控之实”的灰色空间,进一步防止各类视频监控设备被滥装、乱用。
在操作细则方面,法律界✅人士指出,《条例》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比如,个人能否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商场内的经营者能否在自家商铺内装监控等。建议建立统一标准,加强各方合作,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之间的平衡。
长期以来,谈及各类公共视频系统,如何平衡公共安全需要和个人隐私保护,始终是公众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此次颁布的《条例》,在加强个人隐私和信息权益保护方面,也作出了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发生在酒店与民宿行业的事件屡见不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次颁布的《条例》,将民宿纳入宾旅馆管理范畴,详细列出各类场所禁止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的区域,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杜绝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行为。
《条例》明确禁止在旅馆、饭店、宾馆、招待所、民宿等经营接待食宿场所的客房或者包间内部,及宿舍、更衣室、浴室、卫生间、试衣间等,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
对违法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或者非㊣法对外提供、公开传㊣播视频图像信息的行为,《条例》规定:没收设备设施、删除视频图像信息、给予罚款处罚;偷窥、、窃听他✅㊣人隐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军事秘密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规范是对当✅前社会存在的滥用监控现象作出的有力回应,也通㊣过立法强调了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在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陈越峰看㊣来,《条例㊣》的颁布施行,有望有效遏制私自安装摄像头窥探隐私的违法现象,“在有效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等合法权益。”
《条㊣例》还规㊣定,为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提供网络传输服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加强对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的安全管㊣理,依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维护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这也为防止信息泄露和信息非✅法使用等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为了更好保护信息权益,法律界人士建议,进一步加强信息透明度公共安全包括✅哪六大类,比如建立明确的信息公开机制,让公众清楚知道哪些信息被收集了、如何使用以及保存多长时间等。此外,还应明确视✅频、图像等信息的使用、调取权利与程序。“除了相关政府部门外,与之相关的社会主体和公民个人是否有权调用获取这些信息?当这一权益受到阻却时,如何提供救济?这些都✅是实践层㊣面会遇到的问题。”
对于非公共场所安装的图像采集设备及相关设施,《条例》也规定“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对收集到的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视频图像信息,不得非法对外提供或者公㊣开传播”。
多名㊣法律界人士认为,《条例》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不断趋于精细化,各方应准确把握《条✅例》的立法本义,确保公共安全治理在法律轨道上行稳致远环境保护重要性及意义。